温州资讯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温州资讯
新时代,温州民营经济开启新征程!
发表时间:2019-11-05 00:00:00   浏览次数:  作者:超级管理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继圆满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县(市、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后,市政府新闻办再次推出“壮丽70年·重点民生部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11月4日15时,温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温州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局)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平台上举行“温州民营经济开启新征程”主题新闻发布会。

温州市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贾焕翔,温州市经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赵斌,温州市经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许道火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伴随着新中国发展壮大的脚步,

温州民营经济走过了

艰难曲折又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640

 

 

改革开放以来,

温州抓住机遇大胆发展民营经济,

经历了蓬勃兴起(1978年—1992年)、

二次创业(1993—2002年)、

跨越发展(2003—2012年)、

转型前行(2012年以来)四个阶段,

可以用四句诗词形象地来概括。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上世纪80年代初,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

唤起了温州全民创业的热潮。

百万劳动大军

从人均不足半亩耕地上转移出来,

个体工商业、家庭工厂、专业市场,

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兴起。

 

全国闻名的桥头纽扣市场、

柳市低压电器市场、

萧江塑编市场等专业市场陆续形成,

 

640-1

 

▲柳市机具厂利用后市街自有店面,开设柳市镇第一间低压电器门市部。乐清市档案局供图

 

10多万农民购销员

把温州的小商品推向全国各地。

“小商品、大市场”的

“温州模式”应运而生

 

640-2

 

▲永嘉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专业小商品批发市场“桥头纽扣市场”。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杭州武林广场的一把大火

吞噬了温州劣质鞋,

让温州人痛定思痛。

1993年,

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

作出“第二次创业”部署,

面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战略

引导行业上轨道,企业上规模,

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

 

640-3

 

▲图片来源:微温州

 

鞋革、服装、低压电器、

阀门泵类、塑料制品、

眼镜等特色行业

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块状经济”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全面步入快车道

 

640-4

 

▲1994年2月2日,温州正泰集团成立,为全国第一家低压电器企业集团。正泰集团供图

 

 
3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八八战略”的指引下,

温州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先发优势、

体制机制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

产品创新化、市场国际化,

大企业大集团接连涌现,

形成了具有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

系统化配套的现代产业集群。

 

640-5

 

▲2008年,森马温州产业园奠基

 

 
 
 
这一阶段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到80%以上成为支撑温州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
 
 
 

 

 
4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进入新时代,

温州民营经济

经历了金融风波先发的创伤,

经历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

通过综合金改、温商回归、

实体经济振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温州走出了低谷,越过了拐点,

唱响了“民营经济看温州”

“重塑民营经济新标杆”的时代强音。

 

640-6

 

▲瓯海眼镜小镇 苏巧将摄

 

特别是通过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

使温州再次成为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

 

640-7

 

▲温州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启动仪式。刘伟 陈翔 摄

 

640-8

 

▲2018年12月2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少先队员向受表彰人员献花,后排左二为南存辉。图片来源:新华社

 

四个阶段一脉相承,

展示了温州民营经济在曲折中前进,

在争论中发展,

在探索中壮大的不平凡之路。

 

 

640

 

 

温州民营经济也用

一次次的“第一”书写着创新史。

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十件事

 
 

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面世

1980年12月11日,章华妹领取改革开放后首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编号:“10101”;经营范围:“小百货”;注册资本:150元。

640-9

 

 

“温州模式”第一次提出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登载《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首次提出“温州模式”。

640-10

 

《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温州模式”首次见诸报端。

 

全国第一部地方性私营企业管理办法实施

1987年10月26日,《温州私营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公布实施。

640-11

 

 

全国第一家私营包机公司创立

1991年7月28日,苍南人王均瑶开出第一条长沙至温州包机航线,并于1992年4月创办中国第一家私营包机公司。

640-12

 

 

浙南闽北第一家国家级开发区设立

1992年3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执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政策规定。

640-13

 

 

“二次创业”第一次提出

1993年11月,温州市委提出“二次创业”构想并号召全市人民“进行第二次创业”,再塑温州新形象,再展温州雄风。1994年1月5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创业”的决定》的1号文件。

 

第一个国字号产业基地落户

2001年9月25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联合发文,正式授予温州“中国鞋都”称号。此后,46个“国字号”产业基地落户温州。

 

第一家温州民企在境外上市,第一家温州民企在国内A股上市

2004年7月,瑞立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温州首家在境外上市的民企。2006年8月23日,“华峰氨纶”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温州首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民企。

640-14

 

▲2006年8月23日,华峰氨纶上市,开启温州民企上市之路。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正式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2015年3月20日,国内第一批民营银行之一的温州民商银行获中国银监会浙江监管局批复。

640-15

 

640-16

 

▲位于市区市府路的温州民商银行总部。雯雯 迎颖 摄

 

全国第一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启动创建

2018年8月,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批准同意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10月17日,温州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启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640-17

 

▲温州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大会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刘伟 陈翔

 

640-18

 

 

十八大以来,

温州民营经济

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新时代的温州民营经济

发生了更多更大的变化。

 

 
1
从危到机,率先实现风险突围

 

2012年前后的局部金融风波

重创了温州民营经济发展,

一度引发了“温州模式”行不行的质疑。

那么现在从几个关键性指标来看,

2019年以来,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向上向好势头

 

640-19

 

 

 
2
从小到大,规模总量不断扩张

 

相较习近平总书记

对全国民营经济“56789”的概括,

温州民营经济的贡献

基本上达到了“99999”

 

640-20

 

 

2018年,

温州民营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

占GDP比重83.7%

比重创近年来的新高。

在工业领域,

民营经济比重已经达到95%以上,

充分体现了民营经济强则温州强

 

640-21

 

▲2018年2月11日,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
从少到多,市场主体持续壮大

 

今年温州成为

省内第二个市场主体破百万的城市。

 

640-22

 

 

640-23

 

▲青山控股总部

 

 
4
从低到高,治理结构日趋完善

 

温州民营企业历经

传统家庭制、合伙管理制,

企业治理结构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目前公司制企业比例达到85%以上,

积极落实“千企股改、百企上市”计划,

股份制企业1260家,上市公司28家,

今年新增上市报会企业7家。

 

640-24

 

▲森马园区 

 

 
5
从弱到强,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从“皮鞋眼镜打火机”到

电气、新材料、阀门机械等产业生产力

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占据重要地位。

 

640-25

 

▲伯特利阀门车间

 

五大传统产业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

其中低压电器出货量

占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

正泰集团高低压电器产品

国际市场占有率30%

华峰集团聚氨酯5大主导产品全球第一

 

640-26

 

▲春意盎然的华峰集团有限公司厂区。陈翔摄

 

 
6
从旧到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从块状经济到现代产业集群,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640-1

 

▲正康实业、中电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中国长江电子、奔腾激光

 

 

 

目前,温州大力培育“5+5”产业体系,电气产业和以鞋服为代表的时尚产业突破1000亿元;新兴动能日益壮大,2018年,温州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4.4%48.8%18.6%

 

 
7
从量到质,技术水平不断增强

 

通过强化技术创新、数字赋能,

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640-27

 

 

国家北斗产业基地、

国家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阿里巴巴浙南中心等落户温州,

中国眼谷、中国电子(温州)信息港等

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

 

 

 

 
8
从散到聚,平台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温州产业布局

由原来的零散分布、遍地开花

到集群培育、集聚发展,

形成了“3+12”产业发展平台,

核心开发面积282.55平方公里,

入园企业3.7万家,

实现营业收入超4000亿元。

 

640-28

 

▲浙南产业集聚区滨海园区夜景

 

2013年率全省之先

启动小微企业园建设,

着力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制约。

 

640-29

 

▲海创园

 

今年实施了

“百园万企”小微企业园示范引领工程,

计划3年再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园100个以上

引导10000家小微企业入园发展。

 

640-30

 

▲乐清智能电气小微园一景。刘伟 陈翔 摄

 

 
9
从内到外,内外温州人互动融合发展

 

目前,

近70万温州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发展,

其中38万人活跃在“一带一路”沿线;

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业,

在268个地级以上城市建立温州商会。

 

640-31

 

▲2018世界温州人大会在市人民大会堂。苏巧将 杨冰杰摄

 

温州人在外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

远远大于当前本土温州6000多亿元的GDP,

形成了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的温商网络

 

640-32

 

在瓯江之畔的CBD核心区,世界温州人家园已成为世界温州人回乡相聚的一个汇合点。赵用 航拍

 

 
10
从劣到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提升

 

聚焦企业难点、痛点、堵点,

持续开展助企服务活动,

全面提升营商环境。

 

640-33

 

 

推行“帮企云””易企办”,

在全国率先推出惠企政策“直通车”、

为侨服务“全球通”、便民服务“瓯e办”,

打响了温州“最多跑一次”改革

企业版、海外版、民生版品牌

 

640-34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下决心打破公共领域投资的“垄断门”,

城市开发、交通基础设施、

智能制造、社会事业等领域

3000亿元重点项目,

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

 

640-35

 

 

 
 

从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到十八大以来,温州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始终坚持”

 
 
 

 

始终坚持

贯彻落实党的经济工作路线

 

 

改革开放40年来,

党中央始终关心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数次宪法修改都阐述了

个体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充分表明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温州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立场

与党中央是高度一致的。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奋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人士健康成长,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健康”重要论述上继续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始终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温州坚持

从本地实际和优势出发,

率先解放思想,大胆突破体制束缚,

立足民力、依靠民资,

走出了有温州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进入新时代,

温州面对模式创新、

技术变革、产业升级等现实考验,

以强烈的危机意识、改革意识

继续探索“温州模式”再创新,

民营经济再发展

 

始终坚持

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从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看,

正是通过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

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从而有效地调整了社会所有制结构、

企业产权结构和利益分配结构,

使民营经济发挥主体作用,

成为温州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点,

为温州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始终坚持

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40年砥砺奋进,

温州始终坚持走工业化发展道路,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主攻工业、强攻产业。

只有抓住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命题,

才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温州要实现从改革开放“先行者”

到新时代民营经济新标杆的转变,

工业仍是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

 

始终坚持

发挥温州人精神

 

 

温州人,

是属于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特殊群体,

吃苦耐劳、敢闯敢试的优良秉性

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

不断铸造、弘扬和提升了

“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温州人精神,

这种精神将为重塑民营经济新标杆

提供不竭的动力。

 

640-36

 

 

实干赢得未来。

我们始终牢记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温州“续写创新史”的嘱托,

坚定不移沿着

“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下一步,我们将——

持续聚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制造业重塑计划、

5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企业提档升级,

将推进“两区”建设作为工业经济主载体,

着力夯实项目、企业、产业、平台,

切实提升温州工业竞争力,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温州发布

资料:市经信局

返回首页-联系我们-网站纠错-网站地图

温州市鹿城民营经济发展联合会版权所有
建议将你的浏览器调整到1024×768(或以上)浏览本站
浙ICP备13033045号-3